文明城市人人共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集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时间:2023-06-07 来源:吉林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饮杨
  集安位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全国文明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边疆重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几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旅游资源、温婉的城市景致、文明质朴的集安人民共同言说着独具一格的集安边境风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美丽。自1983年获评首批“全省文明县”称号以来,集安市始终秉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发力理念,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及城市内涵形象,经过几任班子的接续努力、依靠全市人民的倾情付出,凝练出“集安最美·因为有你”价值理念。2014年,集安市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并于2020年正式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自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集安市创城工作从“攻坚夺牌”转移到“常态长效”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紧紧围绕理想信念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经济民生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长效常态机制建设这七大关键要素,不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环境改善和市民素质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着力健全引领文明创建的新机制。制定了《集安市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高规格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四套班子全员参加的创城指挥部,强化组织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创城管理办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城乡共建、市乡联动、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全民行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全市上下累计召开动员部署会、调度会、座谈会千余次,有力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不出盲点、有序推进。

  ——着力改善宜居宜业和美的新环境。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先后拆除老城区仓房4061间、改造老旧小区31个惠及12691户、打造特色街区2条,积极开展乱停车治理、绿化亮化美化、文明交通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围绕打造“集·速办”服务品牌,构建全新发展格局,制定《集安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集安市“营商环境优化行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采取“市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的“1+1+N”工作模式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着力弘扬和谐文明奉献的新风尚。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环境保护、医疗健身、助学助困、助老助残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千余次,覆盖群众13.5万人次,让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真实感受到文明创建的行动就在眼前,文明风尚的传播就在身边。截至目前,全市有注册志愿者1.2万人,涌现出“中国好人”1名、“吉林好人”49名、“通化好人”105名,“集安好人”375名,各级文明集体187个。
  ——着力传播最美边境城市的新美名。依托市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等渠道,打造“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实践·你我同行”等系列专题专栏70余个,刊发宣传信息3.2万条,构建起全天候、多形式、宽领域的宣传阵地,实现“一次宣传、多次传播、立体覆盖”的对外宣传格局。同时,野山参节、冰酒节、枫叶节、十大边疆重镇论坛、大吉他启动仪式等节事赛事活动的相继举办,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党政代表团、企业家和游客观光旅游,集安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在兜牢“三保”支出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惠及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民生支出占全口径支出的80%以上。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市就业服务中心被列为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普惠性幼儿园配备提升至17所,县域医共体医疗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市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幸福食堂投入运营,集安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一座城市的文明,是一个地方的骄傲,集安的文明,凝聚着制度的力量、行动的自觉、文明的习惯,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集安必将用每一个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每一位市民的文明形象,共建文明集安,共享文明成果。
  • 文明吉林风采微信公众号

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吉林文明网

吉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