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劲吹文明风——长白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走深走实
时间:2023-04-19 来源:吉林文明网 责任编辑:张饮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也是一首久久传唱的赞歌。2021年,长白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的重要手段,结合“生态强县”发展重点,深入推进各项创文工作,持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一时间文明新风从“街头”吹到人民“心头”,文明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不忘初心,筑实文明根基
  4月23日,县委书记主持召开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会,要求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文明委安排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精准对标新一轮创文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把新一轮创文工作作为检验长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试金石”。
  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号角正式吹响。全县上下按照《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2021—2023年)工作规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点位创建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等系列长效制度,全力推进创文工作。根据长白“2021年创建实施、2022年巩固强化、2023年冲刺迎检”的“三步走”总体安排,坚持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面创建,突出目标导向精准对标创建,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差距短板,突出创新导向营造浓厚氛围,实施挂图作战,推进常态长效。
  推行领导领衔机制。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抽调8名副局级领导干部、14名业务骨干组成综合、督查、材料、宣传等8个工作小组,专门地点办公、专项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创文工作有效落实。各部门(单位)把创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本部门(单位)创建任务、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应对举措做到心中有数。
  推行包保责任机制。细化县城建成区,划分25个大区、81个小片,推行“县级领导包区域,部门包路段及小区”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定期深入包保片区,做到包抓责任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协调指导到位。包保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包保路段及小区具体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推行督导检查机制。建立多个督导组,突出“流动办公+现场纠治”,开展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200余次,数次召开专题会、碰头会,现场解决问题40余项、电话协调解决问题120余次,做到不落实不撒手、不整改不松手、不达标不放手。

  高擎大旗,深化志愿服务
  文明创建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张“惠民答卷”。近年来,长白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压实各级创建责任,一大批群众热心关切得以解决,城市软实力、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2021年,长白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培育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网络文明等文明引导行动,全县80余个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率先垂范,常态化参与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县教育局抓住开学季,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创建文明校园等文明素质提升活动。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窗口诚信主体实践活动和市场主体诚信主题实践活动,签订承诺书800份、发放倡议书3000份。
  县公安局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攻坚”活动,查处各类违法停车1200余起、行人违法400余起、非机动车违法1100余起,暂扣摩托车、电动车100余台。
  县文旅局在旅游集散中心、景点景区开展文明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规劝行为1000余次,张贴、摆放文明旅游宣传资料500余份。
  县妇联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等等。

  和谐宜居,提升城乡颜值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长白县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深入实施县城升级行动、乡村振兴行动,扎实做好城市美化亮化、美丽乡村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三篇文章”,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在城市美化亮化方面。启动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投资10.6亿元,实施完成中心城区街路改造、鸭绿江大街升级改造、长白广场升级改造、城市风貌改造、城区老旧小区改造5个重点项目。规划“一带、四横、五纵”结构性城市整体骨架路网,解决城市各组团片区间交通联系、南北向交通通道、交通门户节点联系。城市设计注重“开放、创新、包容”风貌特色,对县城街路两侧240栋建筑的屋面、墙体、牌匾、亮化进行改造、装饰,全力塑造城市空间轴线和景观廊道。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每年投入运行经费410万元,配齐乡镇垃圾清运队8支、保洁队环卫人员260名,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深入开展千村示范创建,推行村干部人居环境“头雁引领”,38名村书记家被评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样板间;推行“五户长”“十户长”管理整治,以党员干部为主,5—10户村民组成一个单元组,认真落实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管理、包面貌秩序“三包”责任。
  ——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目前县城区拥有垃圾处理厂1座、垃圾收集车4台、垃圾收集点286个。同时,先后对小区居民楼、路面硬化、绿化、照明、供热管线、网线改造、污水管线、雨污水井等进行改造,完成144个小区、326栋住宅楼升级改造,改造小区路面24.29万平方米,安装照明灯361 盏,绿化3.12万平方米,建设供热管线2.26万延米、网线管沟3.2万延米、污水管道4.8万延米、雨污水井1861座,配套健身器材552组。

  崇德向善,彰显精神气质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创文工作中,长白县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长白大地蔚然成风。
  今天长白,一股蓬勃向山、崇德向善的新风扑面而来——漫步城乡大街小巷,无论路边的路灯杆、建筑工地围挡、LED电子显示屏,还是商场、银行、行政服务窗口,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汇聚正能量,成为长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深沉的底色。
  近年来,长白县紧紧围绕“创建文明长白,醉美边城有你”创建主题,聚焦边境少数民族风情,坚持各类媒体“多位一体”发力,开设电视台“创文专栏”,大力宣传各类文明行为及创文典型、大力曝光不文明现象;灵活利用微信、微博、灵秀长白APP、创建文明长白公众号、随手拍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各个点位“多点齐发”助力,在城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广场、社区、学校、宾馆饭店、客运站、商超、景区、窗口单位等重要点位,制作刊播双语公益广告、制作刊发原创漫画公益广告、原创剪纸公益广告,不仅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也让全县人民潜移默化接受文明熏陶,切身感受长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干劲。

  厚重文化,造就灵魂内核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在于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区,还在于思想文化的高度。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长白县积极发挥文化在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为文明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进一步擦亮“灵秀长白”创文品牌。
  保护历史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光塔、干沟子墓群的安防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干沟子墓群B区18座墓葬保护修缮工程即将开工,灵光塔排水工程、塔山公园文化整体提升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加强“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镇风貌特色。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请长白山木瓢、金斗笠大酱传统手工艺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请长白山粉条、高丽老酒、长白石雕、《灵光塔传说》、长白山“木把”节、窦氏手工石雕、朝鲜族剪纸、朝鲜族服饰、朝鲜族手碟舞、朝鲜族手拍舞等1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丽老酒等3个项目传承人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建立传承基地演习所2个。
  弘扬本土文化。长白作为中国历史上闯关东最后的目的地、“木把”文化中鸭绿江放排的发源地、长久兴盛“放山”习俗等原生态文化。争取省文物局资金,建设马鹿沟镇民俗村、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2个乡村博物馆,打造乡村文化、历史文化“新地标”。挖掘、创新长白朝鲜族生活习俗和璀璨夺目的民族歌舞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灵秀长白》及一批极具表现力、影响力的文艺精品。
  创新绿色文化。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打好“生态立县”“全域旅游”牌,完善鸭绿江沿线10公里景观带、塔山公园、千年崖城景区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望天鹅景区与长白山天池景区联动协作,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全面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的绿色生态文明,努力把长白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绿色城市。
  文明,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象征,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以文明素质提升为导向、城市风貌改善为抓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助力、文明成果惠及民生为根本,长白满城劲吹文明风,心怀梦想的长白儿女必将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更加文明的力量,向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 文明吉林风采微信公众号

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版权所有:吉林文明网

吉林文明网